岗位设计的不合理,这常常导致了许多工作无聊乏味。因此如何设计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工作,在工作中添加一些可以使员工有机会获得成就感的激励因子,使工作更有趣,更有挑战性,就成为管理实践中的一个难点。
岗位设计是在工作分析的信息基础上,研究和分析工作如何做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以及如何使员工在工作中得到满意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内在性的激励:岗位设计
在我国多数职位都是为了提高效率而设,工作内容往往专业面窄,重复性强,员工在别人的指示、命令之下消极地工作,岗位设计的不合理,这常常导致了许多工作无聊乏味。因此如何设计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工作,在工作中添加一些可以使员工有机会获得成就感的激励因子,使工作更有趣,更有挑战性,就成为管理实践中的一个难点。
一、岗位设计的内涵
岗位设计是在工作分析的信息基础上,研究和分析工作如何做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以及如何使员工在工作中得到满意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岗位设计(jobdesign)又称工作设计,是指根据组织需要,并兼顾个人的需要,规定每个岗位的任务、责任、权力以及组织中与其它岗位关系的过程。它是把工作的内容、工作的资格条件和报酬结合起来,目的是满足员工和组织的需要。岗位设计问题主要是组织向其员工分配工作任务和职责的方式问题,岗位设计是否得当对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满意感以及提高工作绩效都有重大影响。岗位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工作关系的设计三个方面。
1.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的设计是工作设计的重点,一般包括工作广度、深度、工作的自主性、工作的完整性以及工作的反馈五个方面。
(1)工作的广度。即工作的多样性。工作设计得过于单一,员工容易感到枯燥和厌烦,因此设计工作时,尽量使工作多样化,使员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进行不同的活动,保持工作的兴趣。
(2)工作的深度。设计的工作应具有从易到难的一定层次,对员工工作的技能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从而增加工作的挑战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3)工作的完整性。保证工作的完整性能使员工有成就感,即使是流水作业中的一个简单程序,也要是全过程,让员工见到自己的工作成果,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
(4)工作的自主性。适当的自主权力能增加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使员工感到自己受到了信任和重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使员工工作的责任心增强,工作的热情提高。
(5)工作的反馈性。工作的反馈包括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同事及上级对自己工作意见的反馈,如对自己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的评价等;二是工作本身的反馈,如工作的质量、数量、效率等。工作反馈信息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效果有个全面的认识,能正确引导和激励员工,有利于工作的精益求精。
2.工作职责。
工作职责设计主要包括工作的责任、权力、方法以及工作中的相互沟通和协作等方面。
(1)工作责任。工作责任设计就是员工在工作中应承担的职责及压力范围的界定,也就是工作负荷的设定。责任的界定要适度,工作负荷过低,无压力,会导致员工行为轻率和低效;工作负荷过高,压力过大又会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会导致员工的抱怨和抵触。
(2)工作权力。权力与责任是对应的,责任越大权力范围越广,否则二者脱节,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工作方法。包括领导对下级的工作方法,组织和个人的工作方法设计等。工作方法的设计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不同性质的工作根据其工作特点的不同采取的具体方法也不同,不能千篇一律。
(4)相互沟通。沟通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是整个工作流程顺利进行的信息基础,包括垂直沟通,平行沟通,斜向沟通等形式。
(5)协作。整个组织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节构成的,每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影响其它环节以及整个组织运行,因此各环节之间必须相互合作相互制约。
3.工作关系。
组织中的工作关系,表现为协作关系,监督关系等各个方面。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岗位设计,为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保证事(岗位)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宜;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为员工创造更加能够发挥自身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有效管理的环境保障。
二、岗位设计的方法——工作特征模型方法
岗位设计的方法有多种,但其中心思想是工作丰富化,而工作丰富化的核心是激励的工作特征模型。工作特征模型的核心内容是:
(1)技能的多样性:也就是完成一项工作涉及的范围。包括各种技能和能力。
(2)工作的完整性:即在多大程度上工作需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完成——从工作的开始到完成并取得明显的成果。
(3)任务的重要性:即自己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他人的工作或生活——不论是在组织内还是在工作环境外。
(4)主动性:即工作在多大程度上允许自由、独立,以及在具体工作中个人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时的自主范围。
(5)反馈性:即员工能及时明确地知道他所从事的工作的绩效及其效率。
根据这一模型,一个工作岗位可以让员工产生三种心理状态即:感受到工作的意义,感受到工作的责任和了解到工作的结果。这些心理状态又可以影响到个人和工作的结果即:内在工作动力、绩效水平、工作满足感、缺勤率和离职率等,从而给以员工内在的激励,使员工以自我奖励为基础的自我激励产生积极循往。工作特征模型强调的是员工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心理上的相互作用,并且强调最好的岗位设计应该给员工以内在的激励。
对工作特征的分析有利于清楚地理解怎样来提高员工的参与,在岗位设计的时候,应当考虑给员工一定的自主权力,提供附加责任,以增强员工的自尊心和被重视的感受。如果员工没有丝毫的自主权,就会引起对工作的冷漠和低绩效;工作设计过于简单,就会因为单调枯燥而产生厌烦,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同时还要让员工感觉到该工作对于实现组织总目标的意义,从而产生成就感。员工如果不能参与一些比较完整的工作,就会缺乏对工作成果的骄傲感受,从而失去责任感。并且组织要对员工的过错绩效给予及时的反馈,才能正确引导和激励员工,使其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总之,通过增加工作的多样性、完整性、重要性、自主性,改善员工的心理状态,强化员工对工作意义的体验,增强对工作结果负责的精神,进而增加工作激励和工作满意度,有效提高个人成就和工作绩效,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是员工的热情和忠诚。通过岗位的设计,把员工安排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让人与工作相匹配,满足员工各自独特的需求、技术、能力与个性要求,从而使员工的终生兴趣得以实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增加了留住人才机会。
三、影响岗位设计的主要因素
一个成功有效的岗位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即需要对工作进行周密的有目的的计划安排,并考虑到员工的具体素质、能力及各个方面的因素,也要考虑到本单位的管理方式、劳动条件、工作环境、政策机制等因素。具体进行岗位设计时,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员工的因素。
人是组织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员工需求的变化是岗位设计不断更新的一个重要因素。岗位设计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使员工在工作中得到最大的满足,随着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提高了,除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外,他们希望在自己的工作中得到锻炼和发展,对工作质量的要求也更高了。只有重视员工的要求并开发和引导其兴趣,给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组织吸引力,留住人才。否则随着员工的不满意程度的增加,带来的是员工的冷漠和生产低效,以致人才流失。因此岗位设计时要尽可能地使工作特征与要求适合员工个人特征,使员工能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潜力。
2.组织的因素。
岗位设计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效率,增加产出。岗位设计离不开组织对工作的要求,具体进行设计时,应注意:(1)岗位设计的内容应包含组织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组织生产经营总目标的顺利有效实现。(2)全部岗位构成的责任体系应该能够保证组织总目标的实现。(3)岗位设计应该能够助于发挥员工的个人能力,提高组织效率。这就要求岗位设计时全面权衡经济效率原则和员工的职业生涯和心理上的需要,找到最佳平衡点,保证每个人满负荷工作,使组织获得组织的生产效益和员工个人满意度及安宁两方面的收益。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人力供给和社会期望两方面。首先岗位设计必须从现实情况出发,不能仅仅凭主观愿望,而要考虑与人力资源的实际水平相一致。例如:在我国目前人力资源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工作内容的设计应相对简单,在技术的引进上也应结合人力资源的情况,否则引进的技术没有合适的人使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组织的生产。其次社会期望是指人们希望通过工作满足些什么。不同的员工其需求层次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在岗位设计时考虑一些人性方面的东西。
在21世纪,激励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因为它是对员工从事劳动的内在动机的了解和促进,从而使员工在最有效率、最富有创造力的状态下工作。
(采编: 钢之家资讯部 请勿转载 垂询电话:021-5058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