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 创新实施事业单位“校园招聘”计划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人社局创新实施事业单位“校园招聘”计划,从“扩岗提速、流程再造、服务保障”三个维度靶向施策,激活“聚沙成塔”引才效应,构筑“近悦远来”用人生态。2023年以来,全市组织事业单位“校园招聘”活动21场,引进优秀青年人才1811人。
挖掘岗位资源,加速招聘进程。一是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依托高中升学、海外留学数据,开展济宁籍在外就读青年人才信息摸底,编制济宁籍毕业生分布高校地图。精准分析研判省内外高校特色优势专业与全市人才需求契合情况、毕业生流向情况,“一校一案”制定招聘计划,锚定引才目标“靶点”。面向高校青年教师、辅导员、在读学生等,招募“校园青年引才大使”202人,定向宣传推介就业人才政策和招聘岗位信息,力促“揽才入济”“智汇济宁”。二是树立人才招聘“正导向”。着眼解决新建中小学师资缺口和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缺乏问题,将编制计划和岗位资源向“校园招聘”倾斜,每年拿出30%左右的岗位用于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实现岗位与人才的“双向奔赴”。三是下好人才招引“先手棋”。抢抓应届毕业生求职择业“黄金期”“窗口期”,在秋季学期开学伊始,第一时间选派工作人员前往济南、西安、南京等特色院校集中地开展“专业专场”“行业专场”现场招聘,把招聘活动搬到学校操场里、食堂里、课堂里,让毕业生求职应聘“足不出校”,充分释放济宁“求贤若渴”引才诚意。
优化招聘流程,打通校招堵点。一是敞开大门揽贤才。用好“刊、网、微、端”宣传媒体,面向社会统一公开发布招聘计划和岗位信息,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可自由选择招聘场次,外校学生均可持招聘公告入校应聘,充分发挥招聘学校“服务支点、辐射周边”作用。二是压缩时限留人才。校园招聘采取网上预报名和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毕业生可不受批次、地区限制参加任一场次现场确认。引才单位对应聘人员进行现场资格审查、现场考试签约,招聘时限能压则压,以最快的行动让青年人才早安心、早就业。三是精准考察引专才。充分考虑各类事业单位多样化、多层次用人需求,赋予用人单位更多自主权,按照“干什么、考什么”“以用为本”的原则,对侧重考察专业技能的岗位,采取先面试后笔试或直接专业技能测试的考试方式。对硕士研究生及部分急需紧缺专业的本科生,不设笔试环节,采用“面谈面试+现场签约”方式确定人选,实现岗位、人才精准匹配。
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减轻人才经济负担。落实济宁市“人才金政20条”,对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全职引进以及来济自主创业的博士、硕士、本科等青年人才,分别给予最高70万元、25万元、13万元的综合补贴。实施“青年优居计划”,筹集人才住房1万余套,建设12处“优徕青年社区”,31处 “青年驿站”,满足青年过渡住房多元需求。二是拓宽人才发展空间。对引进的高校、科研院所等青年人才,在培养使用中给予政策支持,聘任到市属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试用期满后可直接确定为管理七级、管理八级,享受正科级、副科级待遇。对引进的青年人才纳入后备人才库,实行导师制培养模式,由用人单位负责同志或业务带头人进行“一对一”传帮带,放在校长助理、所长助理、专家助理等重要岗位上进行重点锻炼培养,在同级单位岗位职务(等级)晋升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作为重点人选对象。三是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打响“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特色服务品牌,在城市核心区域布局“临近医疗、亲近子女、更近人间烟火”的高品质养老服务机构,每年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000张。开展普惠托育“增量、降费、提质”行动”,新增托位 7000 个,千人托位数达到5.6个,满足来济就业青年赡养老人、照护婴幼儿的需求。试点推进青年人才发展“微生态”改革,探索毕业生工作生活综合承载体建设,优化升级医疗健康、金融服务、文旅交通、休闲娱乐等“绿色通道”服务,擦亮“圣地人才一卡通”金字招牌,充分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挖掘岗位资源,加速招聘进程。一是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依托高中升学、海外留学数据,开展济宁籍在外就读青年人才信息摸底,编制济宁籍毕业生分布高校地图。精准分析研判省内外高校特色优势专业与全市人才需求契合情况、毕业生流向情况,“一校一案”制定招聘计划,锚定引才目标“靶点”。面向高校青年教师、辅导员、在读学生等,招募“校园青年引才大使”202人,定向宣传推介就业人才政策和招聘岗位信息,力促“揽才入济”“智汇济宁”。二是树立人才招聘“正导向”。着眼解决新建中小学师资缺口和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缺乏问题,将编制计划和岗位资源向“校园招聘”倾斜,每年拿出30%左右的岗位用于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实现岗位与人才的“双向奔赴”。三是下好人才招引“先手棋”。抢抓应届毕业生求职择业“黄金期”“窗口期”,在秋季学期开学伊始,第一时间选派工作人员前往济南、西安、南京等特色院校集中地开展“专业专场”“行业专场”现场招聘,把招聘活动搬到学校操场里、食堂里、课堂里,让毕业生求职应聘“足不出校”,充分释放济宁“求贤若渴”引才诚意。
优化招聘流程,打通校招堵点。一是敞开大门揽贤才。用好“刊、网、微、端”宣传媒体,面向社会统一公开发布招聘计划和岗位信息,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可自由选择招聘场次,外校学生均可持招聘公告入校应聘,充分发挥招聘学校“服务支点、辐射周边”作用。二是压缩时限留人才。校园招聘采取网上预报名和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毕业生可不受批次、地区限制参加任一场次现场确认。引才单位对应聘人员进行现场资格审查、现场考试签约,招聘时限能压则压,以最快的行动让青年人才早安心、早就业。三是精准考察引专才。充分考虑各类事业单位多样化、多层次用人需求,赋予用人单位更多自主权,按照“干什么、考什么”“以用为本”的原则,对侧重考察专业技能的岗位,采取先面试后笔试或直接专业技能测试的考试方式。对硕士研究生及部分急需紧缺专业的本科生,不设笔试环节,采用“面谈面试+现场签约”方式确定人选,实现岗位、人才精准匹配。
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减轻人才经济负担。落实济宁市“人才金政20条”,对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全职引进以及来济自主创业的博士、硕士、本科等青年人才,分别给予最高70万元、25万元、13万元的综合补贴。实施“青年优居计划”,筹集人才住房1万余套,建设12处“优徕青年社区”,31处 “青年驿站”,满足青年过渡住房多元需求。二是拓宽人才发展空间。对引进的高校、科研院所等青年人才,在培养使用中给予政策支持,聘任到市属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试用期满后可直接确定为管理七级、管理八级,享受正科级、副科级待遇。对引进的青年人才纳入后备人才库,实行导师制培养模式,由用人单位负责同志或业务带头人进行“一对一”传帮带,放在校长助理、所长助理、专家助理等重要岗位上进行重点锻炼培养,在同级单位岗位职务(等级)晋升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作为重点人选对象。三是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打响“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特色服务品牌,在城市核心区域布局“临近医疗、亲近子女、更近人间烟火”的高品质养老服务机构,每年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000张。开展普惠托育“增量、降费、提质”行动”,新增托位 7000 个,千人托位数达到5.6个,满足来济就业青年赡养老人、照护婴幼儿的需求。试点推进青年人才发展“微生态”改革,探索毕业生工作生活综合承载体建设,优化升级医疗健康、金融服务、文旅交通、休闲娱乐等“绿色通道”服务,擦亮“圣地人才一卡通”金字招牌,充分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采编: 钢之家资讯部 请勿转载 垂询电话: 18055371447)